集邦光储获悉,韩国化工巨头OCI Holdings日前表示,其子公司OCI TerraSus与日本的Tokuyama(日本德山)已启动一项重要合作,将联手投资4.35亿美元,在马来西亚新建多晶硅工厂。
新建项目信息:初始规划产能8000吨
据外媒消息,基于建厂合作,韩国OCI与日本德山成立了一家名为OCI Tokuyama Semiconductor Materials(OSTM)的合资企业,OCI TerraSus和日本德山将各自持有OSTM 50%的股份。该合资企业已在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Samalaju工业园破土动工。
图源:OCI Holdings
公开信息显示,日本德山与韩国OCI的合作项目定位明确,该项目规划总投资超4.35亿美元。多晶硅工厂初始规划产能为8000吨左右,未来计划提升至1万吨,但扩产时期未定。预计工厂将于2029年正式启动运营。
多晶硅由多种小硅晶体制成,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板、平板显示器、汽车电子、航空航天传感器和光子器件等高科技产品。OCI表示,马来西亚新工厂生产的多晶硅目标是达到电子级标准的纯度水平。
工厂将采用日韩企业的成熟生产技术,重点提升多晶硅纯度和生产稳定性,以适配高端光伏组件的原料需求。当前,OTSM生产的多晶硅已经引起了多地主要客户的强烈兴趣。
选址马来西亚:全球化布局与合规能力成关键
日韩企业为何选择马来西亚建厂?
集邦光储观察认为,这是综合成本、区位与政策等多重考量后的结果,核心逻辑围绕“降低生产壁垒+贴近目标市场”来展开。
1.成本优势:能源与政策双重加持
多晶硅生产属于高能耗产业,而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,能源成本仅为部分东亚地区的60%-70%,能显著降低生产能耗支出。同时,马来西亚政府为吸引raybetapp官网进入 产业链投资,提供了10-15年免税期及土地租赁优惠,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初期投入。
2.贸易合规:规避区域市场壁垒
从市场布局来看,该多晶硅工厂项目明确将东南亚本地及美国市场作为核心目标。美国《通胀削减法案》(IRA)对光伏组件的“原产地”提出严格要求,进口硅料存在供应链合规要求。而马来西亚作为非受限制地区,其生产的硅料可更为顺畅地进入美国市场。
相比之下,中国硅料企业目前仍面临美国海关的进口审查风险,这成为日韩企业选址的重要战略考量。
3.区位价值:供应链与出口便利性
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核心位置,既靠近越南、泰国等光伏组件生产基地,可就近供应原料,又能通过马六甲海峡连接全球海运网络,物流时效或将大大缩短,这种区位优势能帮助企业快速响应欧美市场订单。
总体而言,日韩联手马来西亚建硅料厂,是全球光伏产业链重构的缩影。中国硅料企业在产能规模上已占据全球主导地位,但仍需不断创新技术以适配不同区域市场的要求。
日韩在马来西亚的布局,既是竞争信号,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行业升级的参考方向。一方面,通过在东南亚、拉美等地区设厂,规避贸易壁垒。另一方面,加强与当地供应链的协同,降低运营风险。同时,需密切关注全球贸易政策变化,提前建立多产地供应体系,避免对单一市场过度依赖。
本文内容由集邦光储观察原创,如需转载或引用数据,请标明出处。